专家发布《报告》。  李新雄 摄

4月20日,在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广西活动暨院士专家服务高质量发展广西行启动仪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广西)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评价报告暨引企引智资源导向目录》(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是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主体与重点人才知识产权评价报告,通过知识产权大数据描绘生物医药产业链全景和技术布局,分析国内先进地区产业发展成功经验,为广西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报告封面》

《报告》将生物医药产业划分为5个二级分类和12个细分技术领域,通过专利导航对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企业、科研机构、重点人才进行排名,得出产业知识产权评价暨引企引智资源导向目录,助力我区产业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

专家介绍《报告》亮点内容。    李新雄  杨彪 摄

《报告》撰稿人侯圣君介绍,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地域布局看,国内各省市的专利布局基本集中在化学药品原料药、治疗性基因工程药物、化学药品制剂和特色中药民族药产业4个技术领域,在前三大技术领域,江苏专利申请量均位居榜首,尤其在化学药原料药方面,专利申请量近3万件;在特色中药民族药产业方面,广东是唯一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的省份。上海在体外诊断设备和配套试剂专利布局较其他省份多。广西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申请量排在第21位,有一定的产业技术基础,但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此外,各省市在生物酶制剂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专利布局较少。从全区看,南宁、桂林优势明显,两市专利申请量占全区的68.7%。从细分领域看,广西在特色中药民族药领域具备较强优势,广西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专利申请量分别排全国高校第1和第14位,梧州制药排全国企业第17位。在重组蛋白、基因工程药物领域,桂林华诺威分列全国第4和第15位,实力明显。但我区在原料药、化学药、疫苗、抗体药物等领域基础薄弱,此外存在部分高校重论文轻专利等情况。

《报告》相关内容。

《报告》针对广西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出了建议:强化知识产权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重视商标品牌保护,进一步强化广西在特色中药民族药领域的优势;增强 “链主”企业培育,在南宁、桂林等优势区域探索引入VIC(VC风险投资+IP知识产权+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模式,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实现路径;鼓励仿制药企业勇于发起专利挑战,争做“首仿药”,享受市场独占期;充分发挥广西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工作专班的作用,利用引企引智资源导向目录,筛选出与广西资源条件、创新需求契合度较高的企业列入招商目标对象,结合广西实际实现精准招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