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桂林建立课后服务第三方机构“备选库”

引进指定机构

能否让家长放心学校省心?

近日,桂林市教育局公布符合进入市直属义务教育学校参与课后服务相关资质的第三方社会机构名单,共有9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入选。今后,市直属义务教育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本着自愿选择的原则,从指定的9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中选择参与课后服务工作。

校内课后服务为什么要引入第三方机构?目前,学校引入第三方机构状况如何?引进指定机构能否让家长放心、学校省心?记者进行了采访。

入选“备选库” 为何是这9家?

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目前基本实现城市及县城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根据要求,课后服务以学校内部供给为主,学校师资力量确实不足且学生有需求的非学科类课后服务项目,可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具有专业资质和良好社会声誉的第三方社会机构参与。

我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有200多家,进入“备选库”的第三方社会机构只有9家。我市对引入第三方社会机构的主体和对象、准入条件和资质审核,以及工作开展程序是如何规定的呢?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校外培训机构须同时具备多项条件方可参与市直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即持有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市场监管部门(或民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业务范围或注册经营范围为教育部所规定的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非学科类别,且被列入“桂林市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

经培训机构自主申报,教育部门逐级审核,面向社会公示等程序,秀峰区艺口童声语言艺术教育培训学校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符合进入市直属义务教育学校参与课后服务相关资质。

该负责人表示,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学生提供素质提升课程服务,是为了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优势,广泛统筹专业机构、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退休教师等社会资源,建立健全校内课后服务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引进备选机构 让家长更放心

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弹性离校、校内课后服务逐渐成为我市中小学的一种标配。但由于当前市面上的培训机构种类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家长不太放心。因此在选择校外第三方机构参与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前,制定第三方机构的准入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为进一步拓宽我市中小学校课后服务渠道,满足学生个性化素质发展需求,桂林市教育局于去年11月印发《关于规范市直属义务教育学校引入第三方社会机构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对提交申请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审核后,建立备选库供市直属义务教育学校选择。同时要求,桂林市直属义务教育学校根据“一校一案”要求,会同家长委员会从市教育局建立的备选库中选择符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合作。

“课后服务含素质类培训服务。各种培养孩子兴趣的课程需要的大多是音乐、美术、体育等副科类的老师,有的学校这方面师资不足,引进第三方机构参与其中,提高课后教育教学质量,能满足孩子多元化发展需求。”一位姓陈的家长说,引进指定机构让家长更放心,校外培训机构也有很多优秀的老师,能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阔视野、增强实践,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家长们对于学校引进指定机构持欢迎态度。家长郑先生说,校内课后服务引入第三方机构,既能让第三方机构有钱赚,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家长送孩子去校外培训的费用负担,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再者,第三方机构省了场地房租等成本,向学生收取的费用比校外降低不少,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