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年轻人提前还房贷”再度变成热搜话题。

炒股、买基金投资风潮刮过,许多人似乎开始认清一个现实——买什么理财产品,都不如提前还贷来得稳妥划算。今年上半年以来,业主们提前还房贷的现象开始集中爆发。

那么,此现象背后折射出什么原因?对于银行来说有何影响?

部分银行对提前还款设门槛

如今,打开小红书、B站等台,提前还款的讨论和分享不计其数,评论区也非常热闹。有人甚至表示,每个月都会提前还一些贷款,如此操作已经“上瘾”。这些社交台上还有一些经验分享或讨论。有人说,三分之一是个黄金分界线,即30年房贷,尽量在前10年提前还清。也有人说,对于便宜的贷款成本,考虑到它会被通胀稀释,还是要“放长线”去看。

前段时间,有银行发布公告表示,提前还款要交补偿金,比例为提前还款本金的1%。虽然银行很快撤下了这则公告,但却引起关于提前还款是否收取违约金、收取标准的讨论。在不少人看来,银行获利的一个主要渠道就是贷款利息,而房贷又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渠道。提前还贷对银行而言,等于提前收回了现金,资金的回报率降低,因此银行会想方设法阻止提前还贷。

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为例,发现还是有一些银行对提前还款设定一些“门槛”,例如,一般提前还款在手机银行就可以操作,但要还贷款时间长于1年或3年之后申请提前还贷才不会产生罚息。招商银行的个贷经理表示,如果是银行的金葵花级客户,不仅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任何罚息,普通客户提前部分还款的次数不限,但每次至少还款10万元。此外,更有银行表示,提前还款只能一次全部还清,不能多次提前还款。

有银行个贷经理表示,与前两三年相比,今年上半年提前还贷的现象的确有所增多。据央行的《2022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22年二季度末本外住户贷款余额73.29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年末低4.3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18万亿元,同比少增2.39万亿元。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今年上半年我国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少增,有的热点城市今年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在下降。提前还的、到期的贷款,比新放出去的贷款要多。

银行的焦虑

中金公司期的研究报告《7月经济数据与资产配置解读》提到,7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488亿元,连续8个月少增,主要受住房交付风险影响,以及居民购房需求较弱、提前还贷较多等因素影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韩秀云表示,今年金融市场风险较大,股市大幅波动让很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亏损20%、50%并不少见。前段时间,多家银行下调理财产品收益率,购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想超过4%都难。而今,银行房贷的利率大部分都超过5%,因此把钱存到银行不如提前还房贷。韩秀云认为,基于短期现实情况,把手里的钱拿来还房贷,少付银行利息就相当于赚了。

人们的储蓄意愿还在继续攀升,这让不少银行的信贷经理很“焦虑”。居民的贷款意愿下降,正在成为各家银行面临的紧要挑战。为了抢业务,银行在公积金贷、装修贷、抵押经营贷等业务的贷款利率开始一降再降,贷款额度一升再升,线上产品越来越多,准入门槛却越来越低。

与此同时,各地对房地产纾困的政策也在不断升温。比如,深圳推出了“一人购房全家帮”的公积金贷款支持政策;广州、上海二手房指导价松动之后,北京也在8月初对三个试点项目开了个政策的口子。8月12日,南京、苏州等江苏多个重点城市传出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的消息。

而在房贷的放款速度和贷款利率上,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发力。7月中旬,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介绍,银行按揭贷款审批效率目前的放款速度已经达到2019年以来的最快。一个月后,央行又传出了房贷利率或将进一步下调的消息。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认为,8月以来信贷需求延续疲软态势,票据利率低位运行,反映出经济内生动能不足和疫情冲击过后的有效需求仍未完全修复。在此背景下,需要央行采取一定的逆周期调节举措,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提振市场信心。

目前,尽管政策、银行都在多维度吹暖风,但想让房贷市场重新恢复往日的活力,仍旧成为各家银行的重大考验。

折射理财困境

今年以来,资管新规使得“刚兑付”被打破,权益市场表现又不尽如人意,投资的预期收益走低。投资者面对收入和投资的不确定时,如果找不到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闲置资金用于提前还贷就成为选择之一。

除此之外,银行客户经理也开始推销保险产品,这也赢得了一些人的青睐。在追求长期稳定收益之下,过去不受待见的保险产品正在被人重新审视,银行业纷纷开始“推销”保险产品。业内人士指出,这些现象其实折射出当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财困境。

IPG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要解决居民的理财困境,还要加力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加大开放公募REITs试点等投资品和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在促进居民储蓄存款转化为实体投资的同时,也为居民理财投资增加更多的机会和渠道。

当前,各地纷纷加快推进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对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认为,政策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让更多普通老百姓获得财产收益。居民需要转变观念,一方面是需要提高“财商”,另一方面“基金投顾”等机构提供资产配置建议也尤为重要。调研发现,很多机构在积极布局和探索基金投顾业务,包括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还有银行等。不过,国内基金投顾才刚开始试点。从美国成熟经验看,基金投顾占基金投资比重超过一半。基金投顾解决的是机构和投资者利益统一问题,在我国占主流的是基金销售思维,所以机构会鼓励投资者卖掉旧产品、买新产品,获取销售产品佣金收入;投顾是按照管理规模甚至是收益分成来获得收入,利益和投资者相对一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