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达到百家。

6月24日,优机股份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开市运行仅7个多月的北交所正式迎来第100家上市公司。100家上市公司代表的不单纯是数量,更是北交所这一新市场的良好开端,标志着北交所跃入新量级、又达新里程。整体看,100家上市公司经营保持稳健,创新属明显,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两成,彰显出较为强劲的发展韧

那么,“百企时代”具体呈现什么特征?说明了什么?专家对北交所下半年市场发展走向如何看?

“百企时代”呈现七大特征

随着北交所进入“百企时代”,高质量扩容加速推进,呈现出七个特征。

一是整体契合北交所市场定位。北交所目前100家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占比76%,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八成,覆盖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消费等多元细分创新领域,体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化创新形态。

二是经营质量整体保持稳健。100家上市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04.66亿元,同比增长31.04%;实现归母净利润76.25亿元,同比增长22.81%,半数的公司净利润在5000万元以上。

三是创新驱动作用显著增强。100家上市公司2021年度研发支出合计33.39亿元,研发强度均6.87%,是规模以上企业均水的4.78倍。100家上市公司中,22家属于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四是规范治理水不断提升。2021年公司治理专项行动显示,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三会”运作基本规范,股权结构明显优化,有效的内外部制约机制逐步建立。

五是投资者关系管理意识逐步增强。上市公司更加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北交所设立以来,54家公司接待各类投资者调研110余次。

六是回报投资者和践行社会责任意识持续增强。现金分红方面,超七成公司发布现金分红方案,拟分红金额达20.6亿元,同比增长7.3%,36家公司现金分红率超过40%。

七是标杆企业初步形成聚集效应。其中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实现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191.4%;碳纤维原丝国内龙头吉林碳谷实现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126.1%。

北交所市场制度得到检验

74天筹备日夜兼程,北交所实现“从无到有”。开市运行200余天,上市公司数量稳步增长到100家。公司数量增长的同时,北交所不忘追求制度设计的“精度”,守稳“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目标,稳扎稳打推进制度建设。

北交所自设立之初即同步试点注册制,设置了四套并行的上市标准,从盈利能力、成长、市场认可度、研发能力等方面提出要求,供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企业适用。退市规则、转板制度的落地,则进一步完善了北交所基础制度的“拼图”。

北交所上市公司由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产生,未能在北交所成功上市的企业,仍可在新三板进行融资、交易、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北交所与全国股转系统联动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边挂牌、边融资、边发展、边上市”的“贴身”又“贴心”的服务。

在开源证券创新投行总部总经理孙剑屾看来,100家上市公司代表的不单纯是数量,更是北交所这一新市场的良好开端。通过这100家公司的实践,北交所市场运行的各种制度机制得以检验,创新型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动力被进一步激发出来。

5月中旬,同享科技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获中国证监会注册,这是北交所开市后的首单再融资项目。与此同时,盖世食品、诺思兰德、微创光电、流金岁月等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已启动再融资计划。

行业专家表示,越来越多北交所上市公司将再融资提上发展日程,既反映了北交所上市公司对再融资的普遍需求,也说明北交所再融资制度具有较高的市场契合度。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北交所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进一步获得资本市场的助力和支持。

专家:下半年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刘靖表示,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破百是值得庆贺的事,交易所做大做强需要有足够多的上市公司来支撑。进入5月份以后,随着公司年报材料逐渐补足,北交所审核节奏显著加快,预计下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将快速增长。

数据也显示,北交所的“预备军”正在日渐壮大。2022年上半年,总计515家公司新进入新三板创新层。截至5月底,有416家挂牌公司披露了筹备上市的计划。这些公司的营收中位数为2.68亿元,净利润中位数为3446.47万元,两年的净利润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91%,增速较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高出2.14个百分点。

北交所有关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指出,北交所“上规模”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实现高质量的企业持续供给,是北交所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3月,全国股转公司对新三板创新层进入条件、频次等规则进行调整,新三板在保证公司质量、强化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扩大了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服务覆盖面,创新层与北交所的联动效应进一步提高。

截至6月22日,北交所在辅导企业共有310余家,在审企业共68家。在辅导企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占比超过四成,呈现发展快、盈利能力强、研发强度大特点。

根据2021年年度报告,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的新三板挂牌公司有1300余家,剔除在审企业、终止审核、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等情形,北交所后备企业数量有1100余家,其中超七成目前处于创新层。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北交所具有充足的“后备力量”,具备常态化发行上市的基础。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随着北交所上市公司规模扩大,国内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覆盖度也将持续提升,北交所在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国内资本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将进一步助力中小实体企业发展,更深层次地提升国内经济内生动力。

上市公司“满百”,只是北交所建设发展的一个注脚。北交所尚且刚刚起步,各方期盼、重任在肩,可以预期,这个年轻的市场还将进一步优化制度、提升运行效能,迎来厚积薄发的发展阶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