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上海“百套房哥”究竟是炒房客还是开发商囤积的存货,在这个时间点上出现一次百套房抛售,还是很有新闻,也有一定的探讨意义。

先分析一组数据,用事实说话。截止9月,我们的M2(广义货量)已经超过23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即便考虑到外汇占款等因素,M2这么多年实质地增长是有目共睹的。经典的市场经济学认为,货发行越多,资产价格则越高,或者说资金池里的流动越多。从全球的情况看,如果货发行过多,在消费端需求难以有效放大的情况下,一般会引起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引发通胀。美国可以利用美元在全球消费,它是例外。但是,我们的M2增长了这么多,为什么没有引发恶通胀?原因也很简单,被巨大的资金池给沉淀消耗了,这个巨大的资金池就是房地产市场。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总市值已经达到300万亿元到400万亿元,非常多;当然,中国有14亿以上的人口,可以利用城镇化慢慢消化房地产市场的存量,这也是全球绝无仅有的。

但是,这种长期将流动沉淀在一个资金池里是有隐患的,终究会遭遇储存的天花板,比如人口红利锐减、城镇化建设增速下降等,因此,我们需要另一个池子来分流流动。就目前情况看,三孩都放开了,人口红利这个问题已经不用争论了,发达地区的城镇化也已经相当成熟,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虽然还有空间,但遭遇了人口向发达地区迁徙等不利因素影响,增速不会有以前那么快了。于是,我们看到,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很多政策变化的因素。

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打造新的资金池?从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市值比例基本为1:1,这样其实也才能实现实体制造业的繁荣,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毕竟一个房地产市场的大国并不一定能成为经济强国。而A股的总市值是多少呢?80万亿元左右,也就是房地产市场的1/4左右。考虑到中国人口基数及城镇化建设的空间,要实现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1:1的比例可能比较难,但适当地引流部分房地产市场资金到资本市场,实现1:3甚至1:2还是有可能的。这样一来,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可以有效减少,资本市场可以得到资金援助,继续增长的M2也可以找到地方沉淀。

实际上,为了有效疏导流动,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挖池子”,比如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注册制改革等,都是这些“挖池子”的制度建设,都是把池子挖大一点,挖深一点,好吸引更多的流动循序渐进地流进去。要知道,房地产市场哪怕溢出10%的资金,都是数十万亿级别的,池子小了难以容纳。当然,也有人觉得这种说法不靠谱,因为房地产调控已经这么久了,该溢出的都溢出了,为什么是现在?答案自己去找,只提示一点:房地产税是每年一缴的长久税收政策。

从资金迁移的情况看,也需要一个过程,资本市场制度建设需要一个过程,资金转向也需要一个全社会重新认识的过程。就像二三十年前,房地产市场化改革时,很多人也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认识得早的,受益良多,认识得晚的,受益不多。(刘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