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港股市场表现良好,恒生指数上涨,恒生科技指数和国企指数也有不错的涨幅。尤其是京东集团股价表现异常亮眼,涨幅超过8%,消息面上,昨天京东集团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业绩。2023年一季度,京东集团在主动变革下,收入同比依旧实现正增长,达到2430亿元人民币(约354亿美元);受益于供应链产业价值的释放,服务收入达到474亿元人民币(约69亿美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9.5%,其中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的同比增速达到61.3%。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同比增长59.8%。这里面,京东物流的增长是最快的,聚焦快消品、家电家具、3C、服装、汽车、生鲜等六大行业,还在做细分行业的一体化供应链,去年一体化供应链收入达184.5亿元。

什么样的模式让京东触底上涨?

之前,京东做平台,做电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做平台,而电商竞争的真正优势是供应链效率、产业数字化程度和建立在性价比基础上的用户体验。如何追求更极致的供应链效率和产业链协同,如何从供应链基础设施底座出发,拓展源源不断的下游市场,最终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是京东这类平台型企业的发展模式之一。


(资料图片)

这十几年以来,京东物流持续构建遍布全球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物流科技,已经搭建起一套安全、高效的物流供应链网络,成为保障物流畅通、应对突发状况的有力支撑。如今,京东物流仓储网络已成中国最大的仓储物流网络之一,截至2023年3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仓库数量超1500个,含云仓在内的仓储网络总管理面积超过3100万平方米,仓储网络已覆盖中国几乎所有的县(市、区)。今年是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投入运营的第十年。现在已有数十余座亚一园区覆盖了全国20余个省份,其具备高度智能化的处理能力,集商品暂存、订单处理、分拣转运功能等于一体,组成了全亚洲规模最大的智能仓群。

在供应链产业上,前几年,京东先后完成了达达、德邦、中国物流地产等上市公司的并购。去年中旬,京东物流完成对德邦超50%股权的收购,成为中国快递业最大收购案这一动作有利于德邦将其在大件快递和快运领域的业务优势注入京东物流,进一步提升效率并拓展京东物流供应链的能力边界。今年一季度,京东物流亚洲一号青岛智能产业园(以下简称青岛亚一)2期正式投入运营,仓内建设有业界领先的高自动化分拣中心和大型转运中心,综合应用多种智能软硬件设备。京东物流还正式投入使用“洛杉矶3号仓”。该仓库是京东物流在美国西部第二大面积的仓储中心,“洛杉矶3号仓”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客户提供仓配一体的供应链服务,提供B2B、B2C一盘货库存管理等增值服务,还配套提供海运、空运、卡派尾程、拖车等物流服务。

如今,京东已经成为了物流行业的大咖。既提高了运输能力和效率的提升,还打通电商全体系的核心渠道升级和稳健成长的底气。仓库建设起来了,物流效率跟上了,那么供应链也就周转起来了,动起来了,去年京东库存周转天数保持在约30天的水平,这在行业里也算是佼佼者。

抓住数实融合,赋能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趋势

这几年京东也在帮助数实融合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我们知道,我国实体经济重要基础的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很靠前的位置,明确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平台经济发展。之前工信部印发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明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提升数字化转型产品服务供给水平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

《指南》指出,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应加大产品、技术和模式创新力度,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数字化转型,在不同转型阶段帮助中小企业对接产品服务生态资源,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助力中小企业实现“链式”转型。

这一点,京东也在做,京东的企业业务长期关注中小企业发展,京东企业业务提出了“采购即服务”的理念,即以采购管理作为服务起点,以数字化转型为路径实现服务的边界性扩展,深化企业内部协同,加强企业外部产业链上下游耦合与链接,携手众多产业合作伙伴,构建大中小融通发展生态,助力企业真正做到采购成本的显著下降与资产效能的明显提升。再比如利用建设的云业务,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京东已经逐渐建立了坚实的数智供应链底座,尤其是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京东适配企业的产业级需求、助推全产业系统的降本增效。数字经济的新模式意义在于,利用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寻找更高质量的盈利点。这些都是基于京东强大的供应链基础设施,以及优化的供应商的成本和效率。当然了,自建物流,稳定供应链既带给京东不断拓展的业务,也带给京东源源不断的好处,去年京东云业绩增长超110%,已深度服务近100座城市、2048家大型企业、914家金融机构和超207万家中小微企业。

今年京东科技打造了“产业回暖”规划,这里面京东云助力发展,启动“实惠上云”行动。这一行动,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建设基数和差异化需求,推出了多类权益,爆款云主机最低1.1折,将惠及全国200万家中小企业。 加入了数字化转型之后,依靠数字能力不断提升供应商的业务能力与效率,进而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其实这也能看出来,京东的商业模式,以重资产为主,通过物流仓储等方式对原有的商业环境主要起建设性的改善作用,目前是提高原有商业体系的效率或降低其总体成本。

利用不断下沉市场,或者开拓第三方平台业务,来实现自身的增长。随着后期京东业务的持续开拓,京东重资产模式也会受益于规模效应下的成本下降,进而帮助自己释放利润弹性。和京东模式差不多的是亚马逊,也是利用自营电商+物流的模式让亚马逊在美国电商的市占率稳定提升。重资产模式会让企业前期扩展较慢,但后期会触底反弹,轻资产模式让企业前期发展快,但后期可能会出现增长乏力的情况。而阿里是轻资产平台模式,这样模式下的电商+物流则让阿里近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步下降,最近阿里也开始建设物流。

另外,我们看见,昨天市场公布了相关数据,4月的CPI数据以及PPI数据。数据显示,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

CPI数据弱预期,3月份CPI同比涨幅是0.7%,而且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连续7个月呈负增长之势,而且降到了2020年6月以来近3年来的低位,而环比也从3月的持平转为下降0.5%。PPI数据在3月是下降2.5%,本来预计4月下降本来要更大,可能会下降3.2%,结果最终出来是下降3.6%,环比来讲 CPI也是环比下降的,能感觉到整个物价数据明显的开始出现了通货紧缩的隐忧。通货紧缩一旦出现,那么就意味着经济出现了衰退,经济有下行的压力,而且消费意愿没有增长,企业制造业的投资意愿没有增长,是通货紧缩的真正的本质。

现在大家的消费还没有完全修复,消费者消费更加谨慎,防御性储蓄尚未得到明显释放,“五一”假期出行带动服务项上涨,但居民消费能力还是不如之前,数据上来看,今年五一小长假国内的旅游出游2.74亿人次,同比增长了70.8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40.56亿,同比增长128.9%。看起来还不错,可是人均出游消费仅为540元,也就说5天时间平均一天消费人均消费100块钱。再看消费内容,餐饮是大头,什么服装、化妆品和珠宝之类的消费比较少。说明什么呢?三年过去了,物价涨了,旅游人均消费却降低了,应该一些人多是穷游。另外,也体现出大家用钱越来越谨慎了,不敢轻易花钱。大家消费的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消费更加理性和务实。不少人的感受是钱是更值钱了,可大家又挣不到钱。

前一阵打卡式旅游火了,疫情之后旅游市场变化的具体体现。这种旅游方式最大特征是耗时短,频次高。疫情的时候,大家习惯了在周末外出旅行,疫情之后,人们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出游频次,有些也不是没钱旅游,而是很多人觉得这样的方式也不错,根据后浪发布的《2023年轻人报复性出游报告》来看,今年,我国已有71.1%的年轻人将旅游提上了日程,他们平均计划出游3.7次,出行17天。说明这也是一种新的消费趋势,同样能够带动本地游和周边游市场的发展。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