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50-60年的经济周期。根据周期理论,自18世纪末以来,经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漫长的时期是1789年到1849年,上升部分25年,下降部分35年,共计60年。第二个漫长的时期是1849年至1896年,上升部分为24年,下降部分为23年,共计47年。第三个长周期始于1896年,上升期为24年,1920年后进入下降期。

他认为周期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有关。

康德拉季耶夫的贡献在于用大量的经济统计数据证实了长周期假设,从而使这一假设成为一个系统的周期理论。康德拉季耶夫详细考察了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约140年)的一系列市场指标(商品均价格水、贷款利率、产业工人工资、对外贸易额、煤炭、生铁、铅和黄金的生产和消费)按时间顺序排列。这些数据包括具有“纯价值特征”的商品价格、利率和工资,或具有“至少混合特征”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对经济条件的变化很敏感。还包括煤和生铁。在此基础上,他对经济发展的长期波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中,除了7-11年的商业周期和3年半左右的“短期变化”外,还有“均50年左右的长期波运动”。

用周期理论指导投资的可行有多大?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政府干预较少的传统经济环境下,周期理论,尤其是短周期理论和中周期理论具有更好的可操作。到目前为止,短周期和中周期模型仍然是中,行业分析的良好工具,但它们很难用于宏观经济分析。

至于长周期,其适用更差。如果你不小心,用它来预测经济很容易陷入中的技术分析浪潮中,因为周期越长,就越容易用一词多义的方式来解释经济信号。过去300年的经济增长有很多种划分方式,每一种划分似乎都很合理,更不用说判断当前的经济周期阶段,这绝对是“100 哈姆雷”。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大波浪潮和中是由中波浪潮设定的。中和中的波波被小波波覆盖,其中的任何波的波形状都可能是不规则的,更不用说相互加强和相互抵消的复杂效应了。所以各种标题为“第XSecond Revolution”、“XX3.0”、“XX4.0”、“XX5.0”的出版物似乎都能自圆其说。

长期以来,倾向于简单划分三次产业革命。例如,自1945年以来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是信息革命,它经历了几次迭代,即中和波浪潮,从大型机到个人电脑到互联网。几乎一个接一个的波波,延续了25年多,仍然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当然,你也可以从这74年中找出一些相对的低谷和高点,亲手切割,然后用来预测。

“康”一词广为流传,但的生却鲜为人知。康氏是苏联人。自1920年以来,他一直是一所大学农业学院经济活动研究所的主任。30岁的康德拉季耶夫也被驱逐出境,但康氏在俄罗斯,总统银行、国民经济最高主席苏维埃,等重要人物的斡旋下得以留在中国,经济学家奥博连斯基奥博连斯基写信给斯大林,试图为自己开脱,认为自己没有任何政治危险,并开始支持苏维埃的世界观。

此后,康氏继续在苏联,从事经济研究,出版了两部重要著作,并形成了他的长篇波理论。他还协助制定了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由于他反对农业的整体集体化,他批评了工业和农业发展不衡的政策。1928年被解除研究所职务。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波动四个阶段

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 Kondratieff)的长波理论,将一个经济循环周期分为春、夏、秋、冬,以象征四个不同阶段。

春季——通胀增长期

研究周期的经济学家一般假设,通胀是经济增长中不可避免的部分。简单通俗的讲通货膨胀是不用半夜敲门、无需登堂入室就能让你的财富悄悄缩水。当经济走出衰退的低谷,再次启动增长,然后透过市场上各参与者的互动,包括储蓄及资本投资而产生财富,再以不断回旋上升的方式扩大。生产和财富的增加导致价格上升,且货物数量增加也需要更高的货流通速度,于是创造出更高价格的结构。

在历史上,增长需要25~30年时间完成,期间失业率下降、工资及生产力上升;期间的气氛,主要是对积累、引进革新及新产品制造的渴望。另外,伴随经济增长的是社会需求的转变,此将带来极大的变动,而动荡的进程最后以社会各参与者角色及工作的界定产生巨大变化而告终,这个期间迎来经济增长且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故称为有利通胀期。

夏季——滞胀(衰退期)

一个经济体系的膨胀,不可能是无穷无尽的,始终会受到资源包括人力和物力所局限,当经济增长到极限,资金过剩将导致重要资源短缺,富裕的气氛导致工作态度改变,效率便会减低。

这种不衡的状况称为"峰顶战争“。例如1812年英美之间的”被遗忘的战争“、1861年美国的南北内战、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61年的越南战争都属于此。最后经济体系进入一个非常富裕的事情。但这些战争对经济造成的压力,增加通胀的冲击,造成滞胀。生产极具下降、失业率飙升以及严重的经济衰退,均是这个时期的特点。

虽然初期衰退仅维持短短3~5年,但这是改变观念和经济结构的关键时刻。因为“增长极限”决定了经济活动的最高水,从而抑制了未来20~25年的经济稳定和增长。

秋季——通缩增长期

初期衰退是由于经济受限制而出现不衡。价格结构的变化,加上过去30年巨大财富的积累所造成的惯消费气氛,使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增长和温和的繁荣时期。结构调整和现存范式的限制使得经济变成消费导向。

这段“高原”时期一般为7~10年。选择工业扔保持增长、新思想发展(包括技术和社会)以及强烈的富裕感觉都是此时的特点。最后的繁荣在一片陶醉中终结。

来自初期衰退的通胀价格结构,加上对消费的渴求,造成债务急剧上升。当财富消费扩大到超出所以实质的限制,出现“有利通缩期”,经济遂陷入严重而漫长的萧条期。

冬季——萧条期

过度的通缩造成价格结构的崩溃,当积累的财富耗尽,便迫使经济陷入急剧紧缩的时期。一般而言,二次衰退以为着三年的崩溃,接踵而至的是15年的抗通缩期。利率及工资能反映通缩,它们在长波上显示一个历史配合——峰顶与低谷IDE极端。

康德拉季耶夫视经济萧条为“清洗期”,好让经济调整早期的过剩,并开始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一个渐进式创新时期,过去增长期的技术得到完善,使价格更低,分销更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进入第四个康德拉季耶夫上升长波。部分军用的电子产品、喷气式飞机转为民用,电子工业、航空业及运输业的兴盛,带动战后经济繁荣,直到1966年,是增长扩张的“春季“;1966年1982年,是衰退的”夏季“。

1982年起,电信、互联网及其他科技的出现,诞生了“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加快经济全球化和外包生产,建立起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业革命,并在2000年为高潮,此时为“秋季”。2000年以后,经济走向下坡,西方经济正处于萧条期的“冬季”,财富由美国向外转移,“寒冬”可能到2020年才会结束。经济循环犹如人生,一样难逃“生、老、病、死”的经历;各行各业皆如此。

关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就介绍到这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