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古效应是什么意思?

庇古效应,经济学概念,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之间相互关系。即物价水P的下跌将刺激经济和创造财富效应,将创造充分就业。这一理论首先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在1930年提出。实际货余额(M/P)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物价水P的下降,实际货余额(M/P)增加,消费者感到富有,并且更多地进行支出(消费)。这就是“庇古效应”,可以表示为:价格P下降-货持有者更加富有-支出(自发消费)C增加-产出Y增加。人们后来把依据这种理论提出的物价水下降造成金融资产实际价值的增加,从而产生的消费刺激效应,称为庇古效应。

凯恩斯效应与庇古效应有何异同

不同点:

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两者的作用机制不一样,一个是在资产市场通过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增加产出,后者是资产增加人们感觉购买力增加从而增加消费来增加产出。

相同点:

庇古效应是对凯恩斯效应的补充,与凯恩斯效应合称为实际余额效应。并解决了凯恩斯效应在流动陷阱和投资缺乏利率弹的条件下都不起作用的难题。供参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