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oz mbaiq(感谢)”“Goeng heij fat caiz(恭喜发财)”这些壮语你会念吗?去年11月,在一个名为“壮字新生”的展览里,不少人第一次了解到,原来这些字是古壮字。

“壮字新生”展览现场。

“壮字新生”系列作品来自于创作人“湛在地球”,他希望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将插画、水墨画等形式与古壮字相结合,让古壮字“潮”起来。

就地取材

创作古壮字作品

“这是哪里的方言?”“我会念,这是壮语。”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古壮字,在古壮字旁写上壮语发音和汉字,几乎是“湛在地球”作品里的“标配”。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广西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知道古壮字,认识壮族人民的文化。

“湛在地球”和他的古壮字作品。受访者供图

“读小学时,在一部讲述敦煌的纪录片里我第一次看到西夏文,震撼、激动的感觉到现在都难以忘怀。”“湛在地球”说,从小学习书法的他,对文字、语言和符号一直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国内外关于文字、符号的书籍、纪录片、电影等占据了他大多数闲暇时间。

10年前,他在南宁唐人文化园看到一本《古壮字字典》,这本旧书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2021年,一个朋友想要举办一场与壮文化有关的展览,他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便是古壮字。此后,他就地取材,创作出“壮字新生”系列作品。

壮字新生

让古壮字“活”起来

“‘壮字新生’里的新是再生新机,起抛砖引玉之意。”“湛在地球”表示,现在会说壮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他希望能结合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理解力、趣味点,以古壮字为基础,创作出天马行空的作品。

在“湛在地球”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他将古壮字进行重组、设计,将水墨画、插画等与之相结合,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分享自己对古壮字的理解。

在滑板上、艺术装置上、饭盒上……“湛在地球”不断尝试在新事物上创作,试图将古壮字与现代潮流相结合,制作成年轻人喜欢的明信片、贴纸等文创产品。这些“新潮”的古壮字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

原汁原味

描绘山水间的故事

“湛在地球”是桂林人,他觉得自己像极了“土特产”,原汁原味,因而他也努力地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描绘山水间的故事。他将桂林米粉、南宁老友粉等,以旧粮票的形式创作了一组“嗦粉”作品。

此外,他还结合桂林方言的特点和趣味,将桂林方言里的小趣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脑洞大开,妙趣横生。

“湛在地球”说,他一直在做各种各样的尝试,除了古壮字之外,南宁白话、桂林话等都是他研究创作的方向,“希望能将广西的民族文化更好地用视觉‘翻译’给年轻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