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从古到今,猪肉都是中国人饭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2020年,全球生产了猪肉9787.5万吨,其中中国生产了4113万吨,占比高达42%,稳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由于中国人能吃,2020年共消费猪肉5451.8万吨,吃到国内自产的猪肉不能满足需求,还需要进口来填补。

根据2020年4月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年人均猪肉消费量在32公斤左右,预计2029年将达到42公斤左右。

如果按一头商品猪平均体重200斤计算,意味着3个中国人一年几乎就要吃掉一头猪。

所以猪价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市场极大的关注。

进入四月份,生猪期货连续大涨。4月18日以来,短短10个交易日,生猪期货指数暴涨近20%。截至4月29日收盘,报18337元/吨,涨势犀利。如果从去年9月的最低点13485元/吨算起,一年时间不到,生猪期货涨了35%。

那么,生猪行业的暗暗时刻已经过去了吗?猪周期的拐点是否已出现?

从生猪供给来说,压力最大的时候即将过去。

2021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见顶并于7月开始回落。从养殖周期的角度来看,母猪出生后经过4个月育肥成为后备母猪,后备母猪进一步育肥4个月才能成为能繁母猪。能繁母猪在妊娠4个月后生出仔猪,仔猪经过6个月育肥才可以成为生猪。也就是说,从能繁母猪到生猪出栏,大约有10个月的时滞。

因此,2021年6月能繁母猪见顶,对应2022年4月和5月将是生猪供应压力最大的时候。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从2021年内6月的4564万头下降至4185万头,累计跌幅达到8.3%,月环比下降2%。

对比过去的产能去化速度,2021年三季度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2.3%,四季度环比下降2.9%,而2022年一季度环比下降3.3%。意味着生猪产能去化趋势仍在继续。

同时,能繁母猪存栏绝对值已经接近农业农村部划定的4100万头的平衡状态,产能过剩的情况有所缓解。

从养殖亏损的角度看,2022年3月,全国大中城市平均生猪价格为13.34元/kg。由于饲料成本、非洲猪瘟防疫成本、人力成本等均大幅提升,当前行业生猪养殖成本约为16元/kg仍处于亏损阶段。

猪价回落至今,行业自繁自养亏损已经累计达到7个月以上。这也将加快生猪产能去化。

进入4月,生猪的价格延续上涨。个别地区像上海、广东等地,现货价格已经来到了15元/kg以上,这说明前期生猪去产能的效果已经显现。中小散养户,受不了巨大的亏损压力,正在被市场快速淘汰出清。

此外,还有一些积极的信号。2022年第六轮中央储备冻猪肉招标今天已结束,计划收储4万吨,收储价格22910元/吨,中标六个包,一个包300吨,共1800吨,中标率4.5%,流标率95.5%。市场看涨的预期越来越强烈了。

对于猪周期拐点何时出现,国泰君安农业首席分析师钟凯锋表示,猪价反转已在路上,将催化第二波β行情。当前,我们已经看到1-2月新生仔猪出栏相较去年高点下滑超过10%,意味着从6月开始生猪出栏量将出现下滑,而能繁母猪未来将呈现非线性淘汰,预示着4个月以后的新生仔猪出栏也将出现非线性下滑,生猪价格拐点的出现有望催化行业β最快阶段的到来。预计5~6月份能看到本轮周期拐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