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资产证券化?

1. 增强资产的流动

从发起人(一般是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将相对缺乏流动、个别的资产转变成流动高、可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商品的手段。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起者能够补充资金,用来进行另外的投资。例如,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提高其资产流动

一方面,对于流动较差的资产,通过证券化处理,将其转化为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在不增负债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多获得一些资金来源,加快银行资金周转,提高资产流动。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可以使银行在流动短缺时获得除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之外的救助手段,为整个金融体系增加一种新的流动机制,提高了流动

2.获得低成本融资。

资产证券化还为发起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低成本的筹资渠道。通过资产证券化市场筹资比通过银行或其他资本市场筹资的成本要低许多,这主要是因为:发起者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的证券具有比其他长期信用工具更高的信用等级,等级越高,发起者付给投资者的利息就越低,从而降低筹资成本。

投资者购买由资产担保类证券构成的资产组合的整体信用质量,而不是资产担保类证券发起者的信用质量。同时,资产证券化为发起者增加了筹资渠道,使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股权和债券两种筹资方式。

3.减少风险资产。

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发起者将风险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出去,有助于发起者改善各种财务比率,提高资本的运用效率,满足风险资本指标的要求。例如:根据《巴塞尔协议》和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要求,一个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资本净额占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许多银行必须增加资本或出售资产。

由于增加资本是昂贵的,通过资产证券化交易出售资产就成为商业银行满足《巴塞尔协议》要求的有效途径。资产证券化可以将一部分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上分离出去,减少分母资产数额,提高资本充足率以更好的满足监管要求。

4.便于进行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证券化还为发起者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财务管理模式。这使发起者可以更好的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取得精确、有效的资产与负债的匹配。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稳定的负面影响

1、增加了资产的评估难度

2、增加了信息披露的成本

3、增加了投资的风险

资产证券化交易系统的复杂增加了市场预期的难度,因此当资产证券化价格发生波动时,投资者很难对以后资产证券化的评级以及价值走势进行预测,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投资者产生非理行为,由此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