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上海金山:上海疫情防控正处于最关键时刻,无数“守门人”披甲上阵,24小时不间断地核查往返车辆和人员,并登记信息……这是枫泾镇各道口疫情防控检查点“守门人”连续1个月来的写照。他们伴着日月星辰、不惧风吹雨淋,为这座小镇的安宁默默付出,为千家万户的安全日夜守护。

严格的是检查,确保的是安心

在枫泾镇盛新村环东二路道口,盛新村志愿者们严格落实“场所码”及“一戴三查”工作。与其它道口不同的是,这个道口由盛新村、钱明村、长征村、枫泾工业园区四个单位共同负责。“虽然是四个单位,但是我们各司其职,全力以赴。”志愿者王唯一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盛新村这些坚守“疫”线的志愿者,90%都是年轻的退伍军人,如流动的“哨兵”,倾力保障和服务盛新村抗疫防疫工作。

在日常道口排查中,一位高龄老人骑着三轮车来到道口,志愿者询问情况后得知其子女不在身边,自己想前往镇里购买物资。志愿者担心老人单独出行有安全隐患,于是立即与村里联系,在确定老人的信息后,盛新村志愿者替老人前往镇区购买物资,并配送上门。

紧要的是防控,紧抓的是平安

4月20日,一位居民被拦停在万枫公路长征村道口,“我父亲需要的这款药,我是专门托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现在要去他那里取。”“你不是我们村的人,也没有相关的通行证,你不能进来。”“不行啊,我父亲等着用药,我一定要去拿。”面对几度欲闯进村的居民,70岁的志愿者张品辉按照防疫规定,阻止了他。

“你要找谁,告诉我们,我们让村里帮你联系,把药送过来,但是你不能进入。”张品辉替他想办法。经过10分钟的辗转联系,药品由长征村村干部接力,以无接触式配送的方式从枫泾工业园区送到道口,“闯关”的居民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顺利返回。

“我们把药品包装消毒好给他。他拿到药后,说了几声谢谢就离开了。”张品辉回忆着当天的场景,“现在是特殊时期,我既然在道口参与防控工作,就一定要看住这个大门。既要守护好村里的大家,也要守护好各个小家。”

作为离村居民最近的“守门人”,无数像张品辉一样的村居志愿者们24小时守卫“家门”,保卫“家园”,用“肩膀”扛起守护居民生命健康安全的责任。

从清晨到深夜,志愿者们24小时不间断地驻守在道口,日复一日,用同一句话、同一个流程、同一个姿势,对过往的每一辆车进行核查,严守入枫、离枫通道,以昼夜不停的路检,巩固第一道防线的“安全门”。

查验的是车辆,保障的是顺畅

位于朱枫公路与叶新公路道口的区域,被附近的村民称为“金三角”,因为这里一头通往青浦区,另一头则通往松江区。往日车流密集的交通要道,在疫情防控期间成为了物资保障的命脉。

“我们这里一共有三股力量,分别是公安民警、志愿者以及来自镇防疫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据志愿者朱敏介绍,“有的单位是两班倒,有的则是三班倒。人员也不时有调整,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位队友是谁。”三股力量虽然彼此互不相识,但仍旧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凝聚成团,共同守住边界大门。

4月23日下午一点,来自枫泾镇“两新”组织的志愿者陈如意已经在道口站岗了7个小时,雨水顺着防护服流淌到他的雨鞋里,“感觉像在泡脚”,趁着没车的间隙,陈如意原想脱下鞋子,可脱到一半,看到有车前来,他立马又绑好鞋子,迎了上去。

“请出示一下通行证、核酸报告、健康码、行程码,扫描我们的场所码。”陈如意说着。另外一名志愿者朱敏则拿着登记本,在一旁详细记录下车牌号并核实驾驶员的信息。“今天早上到现在,一共有162辆车通过这个道口进入枫泾镇,其中大部分是保供车辆,还有往返就医、应急等车辆。”朱敏翻着登记本介绍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