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还没过半,一些家庭的亲子矛盾已经压不住了,迅速从“母慈子孝”切换成“鸡飞狗跳”;还有一些家长则把孩子带到了“学习困难门诊”——趁放假赶紧治治不爱学习的毛病……连日来,记者从南宁多家医院了解到,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迎来就诊小高峰,有的医院就诊人数甚至翻倍。

医院临床心理科,不少孩子和家长在候诊。


(资料图片)

家长像“渡劫”,差点憋出内伤

“小孩放假就是家长‘渡劫’!”市民徐女士觉得,自己可能属于暑假里第一波“亲子关系崩盘”的家长。平时,她和儿子各自上学、上班,眼不见为净,但假期里每天回到家就看到他在房间里玩游戏,要么就是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真是强压怒火,憋出内伤”。

究其原因,是儿子期末考试考砸了。徐女士本指望他“知耻而后勇”,利用暑假好好查漏补缺,没想到他一点都不着急,被责备几句还疯狂反扑:“你眼里,除了学习,我干什么事都是错的。你还要儿子干吗?要个学习机算了!”

让徐女士没想到的是,当她打算寻求帮助时,发现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的号非常抢手。经朋友指点,她在晚上放号时定点蹲守,才抢到一个号。

到了心理医生面前,崩盘原因浮出水面——“相互目标不一致”。放假了,父母希望孩子还保持着学校里的节奏,自觉学习;孩子则希望暑期能好好放松一下,矛盾难免一触即发。

自治区人民医院精神(心理)·临床康复中心主任梁佳介绍,像徐女士家的情况在暑期里并不少见。尤其是上中学的孩子,平时大多是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跟家长见一次面,放假后天天待在一起,如果家长继续严格要求,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每一句话都带有目的性,这样就很难沟通了。

门诊一号难求 一放出就抢光

据了解,为了应对暑期就诊量的上升,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已经增加了出诊医生,但预约量仍有约10%的增幅,“基本上号一放出来就预约满了”。

7月21日,记者来到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的候诊室,现场坐满了等待咨询、治疗的家长和孩子。

该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雷灵介绍,在高考、中考之前的4月和5月,就有不少家长带孩子来进行心理疏导,以调整心态应对考试。现在考试结束,又是一波小高峰,有孩子“考砸了”情绪波动大,也有的高考志愿没填好,对未来感到茫然,“7月以来,就诊人数跟平时相比翻倍增长,每天的预约号都是满的”。

小航(化名)今年高三毕业,高考成绩500多分,由于在填报志愿时“填得很乱”,整天无精打采。母亲看到儿子状态欠佳,就带他来做心理咨询。据了解,小航先是报了护理专业,考虑到毕业以后可能考公务员,又填了行政管理专业,因为喜欢文学还填报了中文专业。雷灵说,这些专业跨度大,没有任何联系,从中可以看出小航也不清楚自己最想做什么,才会失去目标和动力。

孩子的问题根源多在大人身上

还有一些孩子被家长带到“学习障碍门诊”,打算请医生治一治学习困难的病根。

小学三年级的晟晟(化名)被妈妈带到了心理科的学习障碍门诊。据妈妈描述,晟晟的学习困难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写个作业花样百出——上厕所、挠痒痒、玩文具……而且阅读能力也有问题,老是跳字漏行,“听他念一段课文,血压能爆表!”经过医生评估,晟晟还没有达到学习障碍的程度,目前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科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常见问题设置了专门的诊室。

医生在给儿童做咨询。

如何判定孩子患有学习障碍?雷灵介绍,学习障碍是指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这种损害不是单纯缺乏学习机会的结果,不是智力发展迟缓的结果,也不是后天的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至于是学习障碍还是单纯的学习成绩差,要从阅读、拼写、计算和运动功能、智商等多个维度进行判断。

结合暑期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的接诊情况,梁佳表示,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问题,实际上都跟家庭有关。很多家长把孩子带到心理医生面前,让他们接受治疗,有些孩子会无奈地跟医生说“把我爸妈叫来,他们病得比我重”。其实,单纯希望孩子自我改变是不现实的,父母的转变才能真正带来转机,“当亲子关系出现问题,不要回避,也不要单方面责怪孩子,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