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中国市场,投资就是最好的证明。”与科思创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雷焕丽对话时,她频频提到“中国市场”。

首次参展进博会半年后,科思创加速对华投资,三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让德国企业科思创由“进博展商”变身成“中国投资商”。之所以敢投上海,敢投中国,科思创正是瞄准了中国“双碳”的市场潜力,“中国全产业链制造业的生态给了我们很多机会,只有贴近中国,才能贴近市场,才能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低碳化工”越来越近

去年,科思创首次参加进博会,便是技术装备展区的“网红展台”。由废弃灌装水桶回收加工的“花朵”,由生物基原料制成的汽车内饰,新型材料“低碳限定款”运动鞋等,一改传统化工企业“高能耗高污染”的刻板印象,特别是展台大屏上“本展台为通过认证的碳中和展台”滚动字样尤为显眼。

在第五届进博会上,科思创打算更进一步,在扩大零碳展台的前提下,力争减少碳排放。

雷焕丽介绍说,今年的展台将集中展示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及低碳应用案例,展台面积较去年增加约70%,但是展台单位面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反而减少约30%。“科思创已通过专业机构核算展台搭建及展会期间参展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购买碳信用的方式抵消这些碳排放,从而实现零碳展台。”

为了实现零碳目标,科思创对所有展品及展台建筑材料都进行回收利用或合理处置,并在展台搭建中积极采用低碳材料。例如用于展台木质结构涂装的低碳涂料均包含特别的固化剂,使得其生物质原料份额超过30%,较同类化石基固化剂可减少20%以上的碳排放。

“我们作为化工原料生产者,距离消费者仍有不少环节,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低碳化工的魅力,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准备了一些直面受众的展品。”雷焕丽表示,今年科思创将展示一款透明的可循环旅行箱,将农夫山泉回收水桶改性开发成为可再利用的材料,合作伙伴接力使用循环材料制成高性能循环旅行箱,每个旅行箱大约可减少915克的碳排放。

“进博之约”接连落地

采购商和观展人群的连连称奇,已让雷焕丽觉得不负进博之约,但首次参展进博会的成效落地之快,更是出乎她的意料。

去年进博会期间,科思创宣布计划在上海新建聚氨酯弹性体工厂,以应对全球不断增长的需求。虽然面临疫情的重重阻碍,这一计划依然于今年正式落地。

7月8日,科思创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和弹性体两座新工厂正式开工,均位于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内,两个项目的总投资额将达数千万欧元,其中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竣工,聚氨酯弹性体工厂则计划在2023年投入运营。据悉,水性聚氨酯分散体通常用于生产各种更为环保的涂料和胶粘剂,覆盖汽车、建筑、家具、鞋类和包装等应用场景,而聚氨酯弹性体广泛应用于海上风电、光伏以及物料输送等行业。

仅仅一个月后,科思创再度宣布加大投资,在上海建设首条专用于聚碳酸酯回收再生材料共混生产的物理回收生产线,旨在满足市场对消费后回收再生产品等日益增长的需求,主要覆盖电子电气、汽车和消费品等应用领域。该生产线投资额超过2700万欧元,计划于2023年投入运营,每年可生产超过2.5万吨含有物理回收成分的高品质聚碳酸酯及合金。

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裁王丽在开工仪式上表示:“为了满足下游客户对更可持续和更具循环性的解决方案快速增长的需求,我们将继续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能力。这一条物理回收生产线便是最新例证,表明了我们致力于在中国推动向更可持续产品转型的决心。”

自2001年以来,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累计投资已达36亿欧元,已成为科思创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生产基地,拥有11座工厂。“从2001年到现在,科思创持续在中国进行密集投资。如今,中国已成为我们最大的单一市场,对集团销售额的贡献超过20%,中国对科思创的重要性不容低估。”雷焕丽还表示,上海是公司许多重要资产的所在地,包括科思创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部以及亚太区创新中心。“我们有充分理由继续加强在华布局和投资,也期待在进博会再次取得丰硕成果,并为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所需资源,助其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领路人。”(记者 查睿)

编辑:闵雅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