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韵 剪辑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使传统生活方式、民间民俗、乡土文化都受到一定影响。如何留下民间文化的记忆和特色的人文风情?广西有这么一群摄影人,他们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厚情怀,用镜头记录下那些在城市改造发展中逐渐远去的文化符号,记录下八桂大地的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色,用质朴而温暖的摄影语言讲述民族文化之美,彰显了广西摄影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中山路夜景。  唐辉吉 摄

捕捉城市的记忆

自诩为“到处寻食的流浪猫”的广西摄影人唐辉吉,近期忙着将近年来拍摄的上万张图片进行梳理,《似是而非》《在现场》《一名记者的影像独白》《中山路》《城中村》《疍家往事》等一系列摄影专辑将结集成一部当代景观社会影像系列之书。

路过中山路废墟的摄影师。唐辉吉 摄

上万张摄影作品、十几个摄影专题,以纪实摄影专题形式展现摄影家眼中邕城的样子:市井街巷里的人间烟火,中山路美食街的美味,消失了的水上人家……从这些摄影专题里,我们不难看出摄影者的情怀,那是用心用情记录民间文化的历程。其中,《南宁中山路:抹不去的记忆》影像专辑,通过120多幅黑白相片,以纪实画面、简短文字,展现了南宁中山路的历史风貌。

中山路居民家。唐辉吉 摄。

唐辉吉是土生土长的兴安人,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学摄影。为何将镜头对准老南宁?他说:“社会发展太快了,相比文字,图片来得更为直观和生动,更让人记忆深刻。”在他眼里,“中山路是老南宁的魂,老南宁的烟火气都藏在那里。”对这条为纪念孙中山而命名的老街,他是有深厚情感的。提及拍摄中山路的初衷,他说:“中山路改造让我一下子有点紧迫感,从此开始跟踪拍摄。如果不为它记录点什么,总感觉有点遗憾。”

为了抢救即将消失的老街影像,1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中山路的各个角落,用镜头记录下中山路四季更替中的街巷里弄、百姓生活、老街搬迁等影像。

下一页

推荐内容